她为什么抬头能看见天花板低头却看不见地板?
高度近视患者最好别开车 不要做剧烈运动 每年检查眼睛
2013-04-08
记者 余敏 通讯员 叶秋玲
如今,近视真的非常普遍。
《2011年杭州市中小学毕业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数据汇编》透露,杭州主城区(不含萧山、余杭),小学毕业生近视率绝大多数超过50%。最高的一所小学甚至达到82%!这还仅仅是小学阶段的调查数据,更别说还要经历初中、高中的“磨砺”了。
对于一般近视,我们可以戴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让视野变清晰。这样最多也就影响生活的便利性,如天冷时走进房间镜片变模糊了、运动时不方便等。但是,如果是高度近视就没那么简单了,上周我们邀请了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眼科博士傅映晖主任医师做客“微访谈”,主要讲解高度近视的形成及其危害。
傅映晖主任介绍,病理性高度近视患者多会出现视网膜变性,患者不宜做剧烈运动,其中的超高度近视(大于1200度)一般也不适合做角膜激光矫正治疗。
能看见天花板却看不见地板
黄女士今年56岁,有1300多度的近视,平时戴着厚厚的“酒瓶底”。
前段时间,她感觉眼前时不时会有闪光,就像黑夜的天空中闪电划过,亮了一下。也没有严重影响到生活,就没有很在意,也没去医院看。
过了半个多月,她在家拖地板,拖着拖着突然眼前慢慢黑掉,再接着就看不见地板了。这下子她有点慌了,抬起头望望四周,看看天花板,都正常,能看到啊。又低下头看地板,眼前又是一片漆黑,好像被什么挡住了。
奇怪,这是咋回事呢?黄女士到浙江省眼科医院就诊,傅映晖主任给她做了眼底检查,发现是眼球上方有一块视网膜脱离了。
人在低头看东西时,眼球向下,需要用到眼球上方的视网膜。抬起头看东西时,眼球上仰,用到下方的视网膜。所以,黄女士能看见天花板,却看不到地板。
“她的视网膜脱离是由于高度近视引起的。”傅主任说,这只是高度近视的并发症之一。
病理性高度近视多数是遗传的
按近视程度,300度以下称轻度近视或单纯性近视眼。单纯性近视仅是一种屈光不正,一般不合并眼底的其他改变。300度—600度为中度近视眼。高于600度为高度近视眼,其中高于1200度称为超高度近视,其眼底多有病理性改变,故又称为病理性近视或变性型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是严重影响视力的常见病之一,其眼球前后轴长增加,会有进行性视网膜变性等并发症出现。
高度近视眼患病率有多高?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权威调查,但亚洲被公认是近视眼患病率最高的地区。中国2000年的一项面对15岁学生的地区性调查发现,近视眼患病率男性为36.17%,女性为55.10%,其中高度近视占近视眼的40%左右。而西方国家学生近视眼的患病率一般不超过10%。现在国人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加上手持式电子终端产品的普及,高度近视率也在增加。
“病理性高度近视大多数是遗传的。单纯性近视度数到了一定程度一般不会再增加,而病理性近视它的度数会不断增长。”
目前,医学界对高度近视的发病机制还在研究之中。
眼前有黑点 看到的晾衣竿是弯的
陈小姐才30岁,近视800度。
前段时间,她忽然发现看东西不对了,眼前的东西容易变形,弯弯曲曲。“洗完衣服晾出去,感觉晾衣竿是波浪形的,不是直的。”陈小姐说,再后来眼前出现了黑影,有一个黑点点挡在前面。
她到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就诊,医生看了一下她的眼睛,发现有黄斑出血。再做了个眼底血管造影,发现出血是由于视网膜下有新生血管。傅主任说,40%左右的高度近视患者都可能出现这个毛病。
对于高度近视患者来讲,更为普遍的是眼底出现豹纹状改变,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如果把眼球比喻成气球,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在不断拉长,就像气球在不断充气。如果在气球表面写几个字,气球膨胀的话,字体就会出现裂纹。同样的原理,眼轴拉长,依附在眼底的视网膜脉络膜也会变形,并出现裂纹,严重时就会产生视网膜裂孔,发生视网膜脱离,导致患者失明。
傅主任介绍,眼睛黄斑出血、黄斑FUCHS斑、眼底豹纹状改变、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脱离、视神经萎缩、青光眼等,都是高度近视眼可能产生的并发症。
不要剧烈运动 超高度近视不适合做激光治疗
最近,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接诊了一位30多岁近视2000多度的小伙子。
“他来的时候,说是眼睛近视度数太深,影响正常开车。”傅主任当时被他吓了一跳,近视度数这么高,一般都不建议开车,因为戴着厚厚的眼镜片,看到的东西会变小、变形,并使视野变小,影响车主对车距、路况的判断,很危险。
另外还有很多人问,高度近视适不适合做激光治疗?傅主任说,时下很流行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是对角膜用激光磨镶,达到摘掉眼镜的目的。一般来说适合1200度以内的近视眼,而超过1200度的往往不适合做激光,需要采取其他的方法治疗。
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傅主任有以下提醒:
第一,不能用眼过于疲劳,不然会加重并发症;
第二,不要剧烈运动。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壁相对脆弱,剧烈运动容易使眼球受伤,甚至出现视网膜裂孔或脱离。
第三,定期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如眼压、散瞳眼底检查等。视网膜变性大部分是从周边开始的,原瞳孔下的眼底检查往往难以发现,需要进行“散瞳”检查,就是将瞳孔扩大检查眼底,建议一年至少要进行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