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红地毯,没有仪式,没有嘉宾——昨天上午,瓯海茶山高教园区里,短短5分钟,温州医学院的新校名温州医科大学揭开“盖头”。
为什么要更名?新名字又会给学校和学生带来什么变化?昨天下午,温州医科大学校长瞿佳讲述了幕后故事。
更名也算一种“入乡随俗”
温州医学院是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可溯源至创办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1958年由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办学,初名浙江第二医学院,后改名为温州医学院。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成为全国最早招收硕士生的高等院校之一。目前学校已经有3大学科19个博士点。
瞿佳说,自搬迁到茶山以来,温州医科大学在软硬件及内涵建设等方面都获得长足发展,早在几年前,学校的办学规模、教学等各方面指标,都已经达到大学标准。但在眼下国内高等院校改称俨然成为一股风潮的背景下,许多人会有一种“大学比学院更高级、更大”的观念,更名也算是一种“入乡随俗”。
“以前就有比较远的省份的考生,问我们是不是大学里的一个学院?”瞿佳坦言,在我国现有的高校办学环境中,学校更名的话,对学校的品牌和地位会有帮助,所带来的在资源和政策方面支持力度的加大,也会对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学校在未来人才引进、国际合作交流等领域的工作也将因为更名而带来良好的推动效应。
所以,从去年开始,学校启动了更名的相关准备和申请。
变化更多是在品牌优势上
今年初,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相关会议上,100多位评委参与投票,温州医学院更名的申请几乎全票通过,位列第一。
那么,更名会带来什么变化?
“其实,学校发展定位、管理体制、院系设置之类的,基本上没有变化。”瞿佳说,因为学校早几年已经达到大学的标准,所以现在更名所带来的变化,更多的会体现在行政资源上,今后在学校的品牌提升方面有一定优势。他举例说,按照浙江省的规定,学院和大学对本科生的学费标准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学院是每学年3960元,大学则是4400元。所以,今年秋季开学,学生的学费会略有调整。另外,学校能获得的一些政策扶持、财政补助等也会有所不同。
据介绍,学校的发展定位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医学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服务浙江,面向全国;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瞿佳强调,这个定位不会变,学校发展重实质不重形式,更多的是要做好、做精、做强。
新校名采用王羲之的字体
今年3月,学校委托中国美术学院的设计团队,启动了新校名标识系统的设计。昨天先亮相的“温州医科大学”六个字,设计团队采用了王羲之的字体。
据介绍,原先的“温州医学院”,也是书法体集字,基本上以王羲之的字为主,不过也有借鉴其他书法名家。此次更名,为使这六个字更显协调美观,学校还邀请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专家进行修正,“比如王羲之的‘学’字,就有好几个版本,用哪个更协调之类的,不断地调整磨合。”学校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校园内的标志、文件等涉及学校名称的都已陆续在改动。温医的5所直管附属医院、1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等也将陆续更换标识。
目前,新校徽的方案还没最终确定。不过,今年夏季毕业的这一届近5000名学生,已经拿到了盖着“温州医科大学”钢印的毕业证书,成为温州医科大学的第一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