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在人间20岁女大学生捐献器官救三人
不幸离世,留下肝脏和一对角膜她是我省器官捐献者中第一个本科生
2012-12-14
李军花给受捐者检查眼睛
记者 余敏 实习生 金丽亚
通讯员 叶秋玲 戎斌
20岁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二学生,在人生最灿烂最恣意的年华里,也许是上帝也为她的善良和美丽所动容,把她带走了。在离开的一刻,她捐献了自己的肝脏和一对角膜。肝脏在她离开的那天,就在浙大附属一院完成了移植。昨天,这对角膜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让两名眼疾患者重获光明。
周鑫鑫,是我省器官捐献者中第一个本科生。她救了三个人!
回顾
女大学生去世后捐献器官
11月18日,周鑫鑫和室友参加了第26届杭州西湖国际马拉松。回校后,她同其他室友一样出现两腿酸痛的现象。但是经过几天的休息,其他人的腿痛现象都有所改善,只有她的左小腿在每天早上会出现抽筋和疼痛。11月25日早上,室友发现她左腿的小腿中部有一个鸡蛋大小的很硬的东西,并且整个小腿出现轻微的肿。
11月27日下午,周鑫鑫到校健美操队训练,教练根据经验给她的左小腿按摩放松。“当时我正在练习倒立,看到她脸朝下趴在垫子上,队长在一边扶着她。”队友小米(化名)回忆,没有人注意到周鑫鑫的变化,直到大家把她翻过来,才意识到情况不妙,“脸色发青、嘴唇发乌,什么都说不出来。”于是,教练和学生赶紧打了120,把她送进医院。
12月9日,在与死神搏斗12天后,情况不见好转,脑死亡,各器官衰竭……家人忍痛拔掉了呼吸机,周鑫鑫的心脏停止跳动,被宣布医学死亡。在失去女儿的巨大悲伤中,她的父母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捐献眼角膜和肝脏,希望女儿的生命,在善良的人身上继续延续。
12月9日,周鑫鑫的眼角膜被送至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肝脏则送至浙大附属一院。“当天我去取的角膜,因为她还很年轻,角膜质量非常好。一对角膜放进冰壶,被紧急送往温州医学院眼库进行保存和深度处理。”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李军花主治医师说。
爱心
天使在人间 等待20余年光明重现
9日当天,周鑫鑫的肝脏在浙大附属一院完成了移植。受捐者是一名30岁的女性,重症肝病患者,目前恢复良好。
昨天,一对角膜从温州重新来到杭州,为33岁的孙女士和60岁的郑先生带来光明。
孙女士是嘉兴人,家在农村。幼时不幸患了病毒性角膜炎,双眼角膜都留下了疤痕。如今,她的右眼视力只有0.4,但仍可以正常视物,而左眼的视力只有0.1,角膜疤痕占据了整个角膜的近1/2面积,位于瞳孔位置,视物不清。双眼影像相互干扰,常常让她出现幻影。
从四五岁开始,父母就带着年幼的她四处求医,辗转上海、杭州等各大医院,但医生给出的统一答复是:换角膜。孙女士及家人不得不放弃了求医之路。
然而,生活并没有让人绝望。几年前,孙女士从电视上了解到深圳眼库的存在,于是重新燃起了换角膜的希望。这几年,时刻关注角膜捐献的情况,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膜。
12月10日晚6点,孙女士看到电视里在报道桐乡精神残疾患者角膜捐献及角膜劝捐员朱强荣的事迹,激动的孙女士立即联系朱强荣,在朱的联系帮助下,幸运地受捐了周鑫鑫的角膜。20余年等待与期盼,终于可以看清人间。
昨天中午,手术前几小时,孙女士自己也填写了自愿角膜捐献登记表,她丈夫及母亲都表达捐献角膜及器官的意愿,继续传递爱心。“医生说,角膜移植康复需要6个月时间,等我好了,我也要去当志愿者,同时还想去看一看周鑫鑫的父母。”孙女士说。
另一位受捐者是60周岁的郑先生。10余年前,磨砂轮时不小心铁屑飞进左眼,眼角膜受损。“你站在我眼前,我闭上右眼,看到你只是一个黑影。”郑先生伸出手放在左眼前方,“这么近都看不见。”7年前,他到医院排队等角膜,两周前到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再次登记,终于幸运地等到了。
昨天晚上,由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角膜病专科陈蔚主任主刀,将周鑫鑫的角膜移植到了他们眼睛上。
深度
我国器官供求比例1:150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器官移植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
目前,我国器官捐献还处在起步阶段,由于宣传不够、观念陈旧、法律缺位、制度不全等诸多不利因素,导致器官捐献遭冷遇,供体奇缺。据卫生部数据显示,国内每年约有100万人等着“换肾”,约30万人等着“换肝”,等待心、肺、小肠、脾、胰等其他器官移植的约有20万人,而有幸能顺利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只有1.3万人。移植供求比例1∶150,器官移植供体严重不足。
我国是世界上器官捐献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不少患者是在等待中死亡。
李军花医生说,美国公民在获得驾驶执照时,有关部门会发放一张捐赠器官的卡片,大部分人愿意签定器官捐献志愿书。美国器官移植的等待者和捐献者之间的比例仅为5:1,英国为3:1,而我国则高达150:1,相差非常悬殊。
此外,在器官捐献者中,大部分为老年人,已登记决定捐献的中青年人数较少,捐赠年龄的差异导致器官捐献后劲不足。
据统计,自2010年1月卫生部正式委托中国红十字会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截至今年9月15日,全国捐献工作已完成419例成功案例,捐献大器官1136个,救治了1000多名垂危的病人。但全国捐献器官的情况不容乐观。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表示,现在差不多每年有近100万的病人挣扎在死亡线上。我国急需建立公民自愿捐献器官体系,人体器官移植捐献体系的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时,面对如此悬殊的供求关系,谁来决定一颗器官将分配给哪位病人?这也是许多有意愿捐献器官的民众所担忧的问题,他们害怕自己所捐献的器官无法用到最合适的病人身上,金钱和权力将决定人的生存权。
为了解决这个顾虑,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介绍,我国将建立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信息系统,依靠这个信息系统进行移植器官的分配,提高分配的效率,降低或者防止器官浪费,实施监控管理,保证每一例分配的器官的溯源性,消除人为和主观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自去年4月起,这个调配人体器官的计算机系统开始在全国160多家拥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做试点,今年10月10日,卫生部在总结了过去一年多的试点经验后,宣布已经制订《中国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办法(试行)》,将逐步强制执行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信息系统,使器官捐献日趋制度化、规范化。